7月5日晚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官网发布
《关于优化提升广州旅游服务水平
践行文明旅游的月日游景约→温馨提示》
(以下简称《提示》)
拟对广州市旅游景区、文博场所
游客预约工作进行优化调整
以下为《提示》全文
一、起广区从7月8日(星期一)起,州旅铜陵市某某医疗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除广州塔、消实陈家祠、名预南越王博物院、月日游景约→广州市文化馆、起广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等热门旅游景区,州旅以及白云山摩星岭每日晚上20:00-次日早上8:00时段外,消实全市不再统一要求A级旅游景区执行实名预约,名预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团队预约制度。月日游景约→其他文博场馆和公共游览场所可参照执行。起广区
二、州旅保留预约的消实景区要每天留出一定的名额,用于解决老年人、名预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铜陵市某某医疗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要运用智慧化管理手段实现景区的流量监测,减少游客在现场等待的时间。要开发具有多语种支持的预约系统,方便外国入境游客提前预约和网上购票。
三、取消预约的收费A级旅游景区在保留线上售票的同时,均应设立线下售票窗口,支持移动支付、刷卡支付和现金支付。
四、各A级旅游景区应严格遵守景区每日和瞬时最大承载量要求,动态实时掌握客流情况,客流量接近最大承载量80%时,应通过景区官网、微信公众号和入口信息显示屏等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客流量达到最大承载量时应当暂停游客进入景区,及时疏散滞留游客。
五、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请市民游客提前了解天气和道路交通情况、旅游景区开放情况和门票预约措施,必要时提前线上购票,合理安排出行。
六、共同守牢旅游安全底线。A级旅游景区要规范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加强涉水、高空、高速等高风险旅游项目设施设备的检查,做好安全事故防范工作。市民游客要提升安全意识,不前往没有正式开发开放、缺乏安全保障的区域旅游。
七、加强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市民游客争做文明旅游的践行者和维护者。积极开展志愿服务,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暑期旅游旺季已至
国内多地景区
近期纷纷开启“自由模式”
7月1日起,成都全市包括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成都天台山旅游景区等在内的绝大多数旅游景区和博物馆全面取消入园、入馆预约要求;
武汉市全市57家A级旅游景区中,包括黄鹤楼公园等在内的55家A级旅游景区全面取消入园预约要求;
此前,北京、上海、苏州等多个城市官宣部分景区取消实名制预约,而在更早的4月7日,杭州对全市市属国有博物馆预约入馆方式作出调整——全市52家市属国有博物馆工作日免预约入馆,其中包含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等不少热门场馆。(此前报道>>)
专家:
景区取消预约 推广全国要因地制宜
预约制推出的初衷,是为了限制客流量、提升游客体验,然而随着各地景区纷纷采取实名预约,不顾及现实情况,反而给游客带来了并不友好的体验,也让实名预约被诟病。那么,景区取消预约制适合推广到所有景点吗?来看专家分析。
总体上来讲,当前旅游景区景点、度假区和文博场馆并没有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的景区景点、度假区、文博场馆是不需要预约的,但对于头部热点的景区景点、文博场馆又是需要预约的。要详细评估,不要“一刀切”。即使预约也要精细化,把最大的方便提供给老百姓。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来设定要不要实行预约。实行预约制度的,也希望尽可能多一些人性化举措。比如一些热门景区、地标性文化场馆,预约通道和制度的安排上要适应不同群体的需求;在预约的时候,要尽可能采取简洁的界面。比如说电话预约可不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预约可不可以;甚至连互联网都不会使用,通过信件来预约可不可以?
对于承载力严重不足的热门景区、网红景区,以及文物保护等级高的文博场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自然保护区、游览空间比较有限的古典园林、主题博物馆等,实名预约流程需要持续下去。而把最大的方便提供给百姓,除了预约制度的人性化,在专家看来,一些热门景点还可以考虑尽量延长开闭馆的时间,分流游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 吴丽云:一是要增加供给,尽可能按照最大承载量提供参观接待的数量,这是我个人觉得比较有效的方式。二是延长开门时间,可以是晚上时间适当延长一些,这样从另外一个角度增加了它的供给量。
景区预约制引发很多争议,但是问题的关键在哪儿呢?
专家表示,预约制引发的争议,其实并非预约本身的问题,关键还是在热门景区“一票难求”上。眼下,游客对于各地头部景区仍有强烈偏好,这样的供需矛盾并非调整预约制就能解决。如果真的全面取消预约,也有人担心游客会不会过多,对此专家也表示,可以加强对景区客流量的监测,增加临时售票窗口以及加强巡查力度等。采取灵活多样的调控措施,确保游客安全。
尽管景区承载量的“硬限制”很难突破,但正因如此,才更需要持续探索“最优解决方案”,这也是未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多景区取消实名预约
广州也“入列”
第一站你想去哪?
互动区说说
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北京青年报、澎湃新闻、央视新闻客户端、@广州塔、广州广播电视台
(作者:焦点)